傅说(fù yuè),傅氏始祖,古虞国(今山西平陆)人还记得学生时代,学习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文中先枚举六位经由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继承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高昂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作者从一小我私家的生长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差别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原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其中第二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从仆从成为宰相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圣人”。商朝中兴之主武丁武丁举傅说的故事先秦时期已经很是盛行,是圣王举贤不择贵贱的范例故事之一,故事大致如下:在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亲小乙的时候,殷商已经很衰败了,武丁即位后,想重振殷商,可是没有贤臣辅佐,所以他三年都不说话,国是都交给冢宰来治理,自己则视察国风。
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贤人,说:“姓傅,名说。如果你能找到我的,就能帮你兴国安邦。
”武丁醒来后分析:“傅”是辅佐的意思,“说”是欢悦的意思,天下是不是有一小我私家,既能辅佐我又能让黎民欢悦呢?于是就让画工凭据梦中的印象画了图形,派人随处寻找,效果在北海四周的虞、虢之间的傅岩找到了一个叫说的囚徒,和图画很像。说原来是个很有才气的贤人,隐居在傅岩,因生活穷厄,就自卖自身,住在北海之州的圜土(牢狱)里,穿着粗麻布衣服,带着索链,在傅岩筑城以求衣食。
傅说是当地的隐士,也自愿和刑徒一起筑路,目的就是能吃饱肚子。说被带到商,武丁见了他,和他攀谈了一番,认定他就是梦中的谁人贤人,就起用为相,武丁对他言听计从,从王室开刀,整治糜烂,鼎力大举推行新政。傅说不负众望,极尽文韬武略之才气,朝廷内外秩序井然。
在海内恢复生机的同时,他还努力与周边方国修好关系,严惩那些敢于进犯的小方国。终于,国家茂盛起来,国势再度再起,一时间成为世界东方的第一强国。
傅说是我国殷商时期良好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及修建科学家。他辅佐高宗武丁安邦治国,缔造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留下了《说命》三篇。他缔造的“版筑”技术,是人类修建史上的进步。
傅说以他思想理论的精炼深刻和行政实践的辉煌业绩,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圣人”。他与东周时代向来被尊为“圣人”的孔子,在上古三代一前一后、一西一东,各自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突出孝敬,在其时及后世发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良好代表。武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确切纪录的君王,傅说死后,后人在傅说“版筑处”建设了“傅说祠”,傅说做仆从时藏身其中的窟窿被封为“圣人窟”,“圣人窟”前那条小河被易名为“圣人涧”。
仆从身世的傅说一跃成为宰相,充满了神秘色彩。武丁梦先贤,天下真有这种巧合吗?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武丁再被流放时结识了一个身世卑微的至交。而在品级森严的仆从社会,纵然贵为国君,要破格重用一个仆从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武丁假托“天”意把仆从身世的傅说推上相位,那些仆从主贵族们也不敢说三道四了。
本文来源:KOK体育app官方入口-www.zymbaby.com